#酒店設計 #裝修設計 #酒店業 #設計提升 #大堂設計 #接待處設計 #公共空間設計 #設計美學
酒店業現時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激烈競爭。隨著全球旅遊業復甦及亞洲經濟增長,香港作為國際金融樞紐及旅遊熱點,吸引了大量商務及休閒旅客。根據Travel + Leisure的2025年全球最佳酒店調查,香港多間酒店如Rosewood Hong Kong及The Peninsula Hong Kong位列前茅,突顯設計在提升競爭力方面的關鍵作用。 研究顯示,優質的大堂設計不僅可提升賓客滿意度達25%,更能增加回頭率及正面評價達15-20%。例如,一項由Hospitality Institute進行的調查指出,酒店大堂的視覺吸引力直接影響賓客對整體住宿體驗的感知,進而推動收入增長。 本文將深入探討酒店公共空間的設計哲學,結合心理學、美學、實用性及可持續發展原則,提供香港酒店業者打造難忘體驗的實用指引。透過整合最新趨勢及本地實例,我們旨在為業界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,確保設計不僅美觀,更能滿足賓客需求並符合法規要求。

大堂設計:品牌故事的起點
酒店大堂作為賓客與品牌首次互動的場所,需有效傳達獨特個性與價值觀。設計應融入品牌文化,例如香港半島酒店以新古典風格展現奢華,營造高端體驗,同時融入維多利亞港的元素,強化本地特色。 在2025年,開放式佈局成為主流趨勢,結合落地窗引入自然光,搭配綠植牆或室內植物,創造舒適氛圍。根據心理學研究,自然元素如植物及水景可降低賓客壓力15%,提升好感度及整體心情。Dayhouse Studio的一項研究顯示,biophilic設計(融入自然元素的設計)能顯著減少焦慮及疲勞,特別適合高壓的商務旅客。 此外,Gatherit.co的研究進一步證實,biophilic設計可改善認知功能及情感連結,提升賓客對酒店的忠誠度。
燈光設計至關重要:暖色調(2700-3000K)LED燈能營造溫馨感,聚焦燈光則突出藝術裝置或品牌標誌,吸引視線。根據Ohio University的空間心理學研究,自然光及柔和照明可喚起寧靜感,強化賓客與環境的連結。 在香港,融入本地文化元素如維港意象、竹製裝飾或中式屏風,能增強文化共鳴,吸引國際旅客。舉例而言,Rosewood Hong Kong的大堂設計融合中西元素,採用高天花及藝術品,營造宏偉氛圍,深受旅客青睞。 空間需靈活,設置休憩區、閱讀角或小型會議區,滿足商務與休閒賓客需求。2025年的趨勢顯示,模組化傢俱及多功能區域可延長賓客停留時間30%,如Interiors by Brown的報告所述。
此外,科技整合是大堂設計的另一焦點。數位顯示屏可展示實時資訊,如天氣、交通或酒店活動,增強互動性。根據Hospitalitynet的2025年酒店設計趨勢報告,情感化及體驗式設計正主導市場,融入智能照明及互動藝術,能提升賓客參與度。 例如,Grand Hyatt Macau的Lobby Lounge設計採用曲線天花及星河意象,靈感來自古道,營造沉浸式體驗。 這些元素不僅美觀,還能透過心理學原理,如視覺焦點及空間流動,引導賓客探索酒店。
接待處:效率與親切並存
接待處是功能與美學的交匯點,需兼顧快速服務與賓客體驗。在2025年,香港酒店越來越普及自助登記機,利用AI技術處理入住,縮短等候時間20%,特別受年輕旅客青睞。根據Mews的調查,70%的美國旅客(類似香港的國際旅客)偏好使用應用程式或自助機台進行登記,避免傳統櫃檯排隊。 Hotel Tech Report的2025年指南指出,自助機台透過API連接酒店PMS系統,可即時製作房卡,提升效率。 接待臺設計應注重人體工學,高度約1.1米,方便互動,材質如大理石或實木傳遞高端質感。
心理學研究表明,開放式接待區(避免高屏障)能減少賓客緊張感,提升信任度。PMC的一項研究顯示,酒店大堂的視覺舒適度受照明、顏色及裝飾風格影響,開放設計可改善賓客心情。 後方可設置數位螢幕,展示酒店設施、天氣或旅遊資訊,增強科技感。考慮香港國際化環境,接待系統需支援粵語、普通話及英語,確保多語言服務無縫銜接。動線設計清晰,指引賓客從入口到接待處再到電梯或休息區,減少迷失感,特別在高峰期。
在實務上,Canary Technologies的指南強調,自助機台不僅加速流程,還提升隱私及安全。 例如,Techmagic的2026年趨勢預測(適用於2025年)指出,面部辨識及QR碼登記將成為標準,減少接觸並符合後疫情需求。 香港酒店如Novotel Century Hong Kong採用簡約雕塑形式設計接待處,處理高流量賓客。 這些創新不僅提高效率,還透過心理學元素如溫暖色調及開放空間,強化賓客的正面印象。
公共空間:多元化體驗中心

公共空間如休息區、酒吧或共用工作區,需滿足賓客多元化需求。2025年,混合功能空間興起,例如將咖啡廳與共享工作區結合,吸引商務旅客及本地居民。座椅佈局應靈活,採用模組化傢俱,允許重新配置以適應會議或社交活動。研究顯示,舒適座椅與充足電源插座可延長賓客停留時間30%。Instyle Deco Paris的調查指出,65%的受訪者認為精心設計的空間正面影響心理健康。
聲學設計不可忽視,使用吸音地毯或隔音板降低噪音,特別在香港高密度環境中。可持續設計受重視,採用節能照明與回收材料,符合ESG標準,吸引環境意識強的旅客。Michelin Guide列出的香港可持續酒店如The Hari Hong Kong,採用隔熱結構及日光設計,減少能源消耗。 另一例子是The Peninsula Hotels,目標到2030年減少55%的碳足跡及用水量,透過回收材料及自然照明實現。 香港酒店如Ovolo,融入藝術裝置及社交媒體打卡點,提升品牌曝光。Jetsetter Magazine的報導強調,這些綠色實踐不僅環保,還提升奢華形象。
此外,Sai Kung WM Hotel獲得LEED金級認證,聚焦能源效率及室內環境品質。 Biofilico的研究顯示,環保設計可降低壓力,提升心情。 在香港,金海岸酒店的綠色升級房間使用回收塑膠及酒箱製作傢俱,示範可持續創新。 這些空間不僅功能多元,還透過心理學及美學原則,創造包容性環境。
整合實施建議
設計需平衡美學、功能與法規要求。香港酒店須遵守消防及無障礙條例,例如確保通道寬度至少1.2米及設置殘疾人設施。根據香港消防安全條例(Cap. 572),酒店需提供足夠的消防設備及逃生通道。 消防處的《最低消防裝置及設備守則》規定,每層樓需有足夠水喉及軟管捲盤,涵蓋所有區域。 使用模擬軟件預測賓客流量,優化空間佈局。收集賓客反饋,透過問卷或數位平臺持續改進。初期投資高,但優質設計可提升入住率10-15%,長期回報顯著。ResearchGate的一項肯尼亞酒店研究(適用於香港)顯示,良好設計帶來重複造訪及正面評價。
在實施時,建議聘請專業顧問如Aedas Interiors,確保設計符合本地標準。 例如,CTBUH的超高層建築消防策略報告強調,香港酒店需考慮緊急車輛通道及防火結構。 透過這些措施,酒店可實現可持續及安全的設計。
總結而言,酒店透過精心設計大堂、接待處及公共空間,可打造難忘第一印象,提升競爭力。在2025年,整合科技、可持續元素及心理學原則,將成為業界標準,帶來長期商業價值。





